##EasyReadMore##

2008年2月29日 星期五

賴聲川的《這一夜,women說相聲》將在杭州上


浙江日報杭州2月27日訊 今天下午,浙圖報告廳坐滿了好幾百人,過道里還站著人。這麼火爆的講座講的是一個很“小眾”的話題:戲劇。主講人是台灣著名戲劇導演賴聲川。據了解,3月7日、8日,賴聲川的《這一夜,women說相聲》將在杭州上演,票價最高為680元,最低為60元。另外,賴聲川的新戲《如影隨形》也有望于今年在杭州上演。
  據了解,這次將上演的《這一夜,women說相聲》是典型的“三個女人一台戲”,既延續了賴聲川相聲劇的特色,又對其以往的風格有所顛覆。兩名公司業務員在公司酬賓答謝晚會上,等待一位神秘老太太的來臨,最終卻等來老太太的孫女。方芳、阿雅、楊婷的表演讓女人在笑中反思,讓男人也學會理解。這是繼1月《暗戀桃花源》後在杭州演出的第二部賴聲川作品。
  講座題目是《和賴聲川一起聊聊天》,這位蓄著一臉大胡子的導演,用他略帶台灣腔的普通話,與觀眾聊起了自己的藝術生涯:在20年前的台灣,一片文化荒漠中,一個劇場是怎麼打造出來的;在一個小咖啡廳,他、楊德昌、侯孝賢、羅大佑等“文藝青年”,怎麼在窮困中堅持,打出一片電影、音樂、話劇的江山;2003年非典期間,1500多名觀眾如何戴著口罩趕來觀看他的新戲《在那遙遠的星球,一粒沙》……一個個故事讓人們看到了這位戲劇大師走過的艱辛。賴聲川至今編導舞台劇27部、電視影集300集,話劇《暗戀桃花源》曾在國內掀起三輪全國巡演。
  說到此前對話劇較為冷淡的杭州人,掀起觀看話劇《暗戀桃花源》的熱潮,賴聲川對此“也意外也不意外”。在他看來,西湖是超出“美麗”概念的靈感源泉,作為文化古都的杭州,只要有合適作品來,都能贏得觀眾的熱愛。重要的是,要有創意,讓觀眾在娛樂之外,在笑中有更深的思考。

賴聲川、王偉忠讓聽奧更有看頭



圖:臺北市長郝龍斌〔左〕贈送感謝狀給臺北聽奧藝文總監賴聲川。林志達/攝影
「表演工作坊」名導演賴聲川,2月25日加入2009臺北聽障奧運籌備團隊。在臺北市長郝龍斌主持的「2009臺北聽奧我會參加」記者會上,正式宣告成為臺北聽奧籌委會藝文總監。
華人世界最著名的劇場工作者之一,被譽為「亞洲劇場導演之翹楚」的賴聲川,還邀請多位名人加入臺北聽奧,電視製作人王偉忠、、電視主持人張小燕及飯店業名人嚴長壽、文化界人士徐莉玲將擔任顧問。
除了名人力挺臺北聽奧外,還有民間社會團體的支持,為了響應2009臺北聽奧,國泰慈善基金會特別捐贈60萬元給表演工作坊,而表演工作坊則回饋參與聽障奧運的志工們,邀請他們欣賞表坊去年年度大戲「如影隨形」。
臺北市長郝龍斌於會中特別強調,聽障奧運是屬於聽障朋友的世界最高等級體育賽事,聽障朋友對視覺方面的藝術特別敏銳,國際知名劇場藝術導演賴聲川的加入,融合運動賽事及劇場藝術,將執導2009臺北聽奧開幕大秀,將為臺北推向全世界。
2009臺北聽奧18個競賽種類(田徑、羽球、籃球、保齡球、自由車、足球、手球、定向運動、射擊、游泳、桌球、網球、排球、水球、角力、空手道、柔道及跆拳道)大部分屬亞、奧運正式比賽項目,相信經透過聽障奧運的舉辦,將可為臺北累積賽會舉辦與觀光接待之經驗,作為臺北日後爭取更多國際大型賽會與展覽活動之申辦籌碼。
「2009臺北聽奧 我會參加」記者會最後由市長邀請與會來賓,特別用國際手語比出2009臺北聽奧我會參加的手語字彙,宣誓每個人要為臺北聽奧效力。

2008年2月26日 星期二

昨天看了赖声川导演的.....

昨天看了赖声川导演的《如影随形》,突然想起了不久前看Jostein Gaarder 的书之后笔下的感慨:
"gasp, it's the end of the year"Jeppe falls asleep in a ditch...and wakes up in the Baron's bed. So he thinks he only dreamed that he was a poor farmhand. Then when he falls asleep again they carry him back to the ditch, and he wakes up again. This time he thinks he only dreamed he was lying in the Baron's bed." ---Ludvig Holberg's Jeppe on the Mount"

Once I dreamed I was a butterfly, and now I no longer know whether I am Chuang-tzu, who dreamed I was a butterfly, or whether I am a butterfly dreaming that I am Chuang-tzu."---Chuang Tzu

Is reality all but a dream, and tomorrow I would wake up a dream dreaming reality?

P.S: Are you an idealist or a materialist?"

可能是因为读了许多与哲学有关的书,看这部剧更有共鸣,更会被震撼。说它是描述困在“中阴界”的人们的彷徨,倒不如说它是以一句又一句的哲学道理点醒观众。最喜欢警察小姐的角色,即便大家可能都觉得是小角色,使多余的,但就因她是旁观者,更能清楚看见大家的迷惘。

吉儿:“你在这里干嘛?”
警察小姐:“对啊,我们到底在这里干嘛?”

多么聪明的一句话,我们到底在这里干嘛?

Are we living a dream, or are we dreaming up our lives?

表演后,在讲座上,由公众提出问题,导演提到他还不知道他要表达的是不是遗憾。我想,到最后,大家都懂了,都了解了。即使太迟,也都是懂了,了解了。懂了,就不会有什么遗憾不遗憾。因为我们人总是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但其实,我觉得,我们根本什么都不懂。懂得自己什么都不懂,最重要。

“The only thing I know is that I know nothing." ---好像是Aristotle说的

我存在吗,还是仅是另一个人的梦?我现在就处于“睡与梦之间,梦与非梦之间”,也处于虚幻与现实之间。

轉自:http://effendix.blogspot.com/2008/02/jostein-gaarder-gasp-its-end-of-year.html

一点一点地谈

忘记
到了最后,YEA唱了一首《梦如之歌》,好像总结起整部剧似的。歌曲很好听,但我不记得歌词了。甚至于,我已忘了那支从YEA 的红唇中流出的旋律,只记得她唱歌的模样。
我想起了那条鱼。
影子
剧终,影子在投射在布幕上,配合灯光– 没有灯光,就没有影子,就没有什么可以随行了,当然也就没有故事,那个女警也就不可能转行写出一本小说来了。

爵士音乐
剧中人在绚丽游离的灯光下,排成一行走过舞台,在爵士音乐的配合下,我似乎看到了几米的漫画被呈现在舞台上。那样迷幻的浪漫– 竟是由一个游离的灵魂为我们呈现出来的。

灵魂
被出卖的灵魂不说话,不时出来吹萨斯风。它在全剧里是唯一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最透彻的。

存在
如果从生到死,都没有人认识你,那么你是否存在过?
‘大树在无人的森林里倒下来,会不会发出声音?’

梦如
在梦境中寻找
自己的桃花园
大桥
始终无法搭桥到自己女人的心里面去。
真真
最难读懂的,因为一点也不真。只有叛逆不肯接受‘真实’世界的露露才能够和她交谈。
天使
这群带翼的非人,最终目的就是要往上飞。如果堕落了,去“堕落天使重型机车行”找BOSS就行了。BOSS站在更高的层次,他是……谁?
赖声川
站在比BOSS 更高的层次,让隐形的YEA娓娓给我们说了一个这么样的故事。剧终,他和全体演员鞠躬,我想:他的剧中人物皆在寻找,那他呢,他在寻找什么?
肯定的是,在他的人生舞台上,他寻找的不是答案。

《賴聲川的創意學》成為國文學測考題

學測國文科考題,當紅的「色戒」入題,流行歌手周杰倫、蘇打綠等歌曲也出現,還有橫式信封寫作格式、漫畫等,國文輔導團老師認為,題目生活化且靈活,是近五年來最難的一次,也出得最好。 ...........................
選擇題部分,范曉雯說,取材有熱門藝文話題,如暢銷電影及小說「色戒」、賴聲川的創意學等,十八題從題目到選項都出自流行歌曲,包括周杰倫的「青花瓷」、蘇打綠的「小情歌」等。
唐文說,考生有沒有看過電影、小說,或會不會唱這些歌曲,都不會影響答題,考題考的是語意邏輯和修辭,需要多閱讀。..........................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轉自: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09492

記者李佩玲/台北報導 北一女考生董孝慈表示,這次的國文科考題只有一、二題比較難,例如第七題取文賴聲川《賴聲川的創意學》文章「人的意識像一座冰山,表面看得到的部分只有一點點,下面是龐大的潛意識安靜地累積並成長。」這題的題幹相當長,且看完之後,還要在四個很類似的選項中選出正確答案,這種題目很容易卡住。..........................
轉自:http://news.gpwb.gov.tw/news.php?css=2&nid=36092&rtype=1

2008年2月25日 星期一

文化政策》馬英九:文化補助4年內增到4%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今天公布文化政策白白皮書,承諾文化預算要從現行的1.3%提升到4%,且強調講到做到。藝文界普遍認為這份白皮書內容完整、架構不錯,也非常具有視野,但更期待能真正落實,讓政府文化界成長,文化界為台灣形象加分。
表演工作坊創辦人賴聲川今天出席座談,他說,台灣的表演藝團體近年來都是「靠自己」,已不會太寄望政府能做什麼。但他認為馬英九提出的白皮書相當好,內容完整,很有說服力。尤其他聽完馬英九現場的談話,也認為馬英九對文化是有認識的,也有概念和視野。他更相信馬英九有誠意,未來如果當選,藝文界會有更多管道、機會與他溝通。
但賴聲川說,文化界更期待,新的執政者能把文化看成台灣的重要資產,把文化當成是為台灣加分的品牌形像。未來不管是誰當選,都無需高姿態的只是「扶植」文化產業,而應明白「我們文化界是可以幫你加分的」
相聲瓦舍負責人馮翊綱、如果兒童劇團負責人趙自強則指出,馬英九今天提出的白皮書,不論架構、視野都確實不錯,但更重要的是一旦當選後「能實踐多少」? 在資源有限、僧多粥少的情形下,如何分配? 例如馬英九今天承諾文化預算要從現行的1.3%提升到4%,但「另一個候選人」開的支票是5%,重點不是誰喊價多少,而是執政之後,是不是真能把錢「變出來」?
文化學者黃光男則說,除了政策白皮書,文化界更期待政府對藝術的尊重,期望政府對藝文人才的訓練、扶植,還有硬體的增加,把閒置的硬體整理規畫成好的展演空間,更要加強讓藝術和民眾結合。
也有文化界人士私下慨嘆,政治原應為文化服務,但近年政府不尊重文化,反而是「文化為政治服務」的情形太嚴重,從文建會主委的人選淪為政治酬庸,到許多官方文化活動充滿意識型態,更讓文化界期待新的執政者能讓改變這種現象。
【2008/02/22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賴聲川:政府忽略文化程度 不可思議

面對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日前在排練室慘遭祝融後痛批國家對文化補助低得可笑,正率領表演工作坊在新加坡演出「如影隨形」舞台劇的導演賴聲川深表贊同,指政府忽略文化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並認為雲門的祝融事件,正好顯現出台灣文化創作環境的脆弱,同時發出警訊。
賴聲川指出,民間過去從事文化活動,在少得可憐的協助之下走出了活力,甚至成為華人世界的領導者,但如果政府持續忽視照顧文化活動,很快就會被不斷增加支持經費的香港、新加坡,甚至中國大陸超越。
向來專注舞台劇創作的賴聲川,在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被問及台灣文化圈如何維持在華人世界的領導地位時,談起雲門舞集排練室付之一炬後,忍不住提到自己平常很少對外說些什麼,但聽到林懷民有關「文化補助低得可笑」的談話,覺得要站出來表示對林懷民談話完全贊同。
賴聲川指出,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一年補助文化團體的經費總共才新台幣一億元,要分給六百多個團體,像表演工作坊還是比較幸運的,每年填表、去報告,也才拿到三百萬元的補助,而香港一個小型表演團體一年就可以拿到香港政府補助兩千萬港元到五千萬港元。就像林懷民說的,台灣的文化團體拿到的補助實在低得「可笑」。
他又感嘆地說,在國外,一個舞團或是舞台劇團,都會有自己的排練室、劇場,當他在國外被問到表演工作坊自己的專屬劇場設在哪裡時,這些外國藝術工作者都對表演工作坊沒有自己的劇場感到不可思議。
賴聲川表示,像表演工作坊這樣,二十多年來靠票房存活下來的劇團,實在不容易,而且未來的二十年呢?難道還可能這樣繼續下去嗎?對於劇場和表演團體如何維持運作,還有需要自己的表演空間等等,政府似乎距離了解的程度還太過遙遠。
賴聲川也回想起過去表演坊辦公室曾在一九八七年淹水,結果讓「那一夜我們來說相聲」等許多戲碼的劇照都不見了或剩下幾張,而一九九四年又發生一次火災,燒掉許多寶貴的記錄,都曾讓他沮喪得不想做了。
此外,賴聲川也提出質疑,指台灣在一九八七年國家劇院蓋好後的這麼多年,除了多出了一個私人設立的「台北新舞台」劇場外,還有增設新的劇場嗎?反觀中國大陸,這些年來愈來愈多劇場在各個城市設立,代表藝文活動逐漸受到重視。
相較於香港及近年大筆投資藝文活動的新加坡,甚至劇場和藝文活動逐漸抬頭的中國大陸,賴聲川忍不住嘆氣指出,台灣政府忽略文化,已經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
賴聲川指出,台灣文化界現在最寶貴就是創意領先,還在華人世界可以引導風潮,但若長此以往,很難不保證被別人超越,他希望透過這次雲門祝融事件,可以喚起對藝文發展的重視。

2008年2月21日 星期四

舞台劇-如影隨行


導演.編劇:賴聲川

老實說,這是一齣有點恐怖的舞台劇,卻又美得像詩。有時候黑與白就有很多種顏色。交錯、相疊、流動,構成無限延伸的人生方格子。用「人生」這個詞,對這齣戲的角色們詮釋太簡短,因為裡面還講到靈魂,一個關於靈魂飄盪在人間的故事,以及幻想。

沒錯,就是幻想剪成了現實,穿插在一段段的情節中,讓人搞不清楚虛虛實實的對話,是人還是鬼?抑或是天使?當最後一秒的真相大白,不禁令觀眾開始回憶之前一幕幕的表演,有點記得,卻又有點模糊,想要再倒轉一次,卻才發現不是在看電影,這就是VCD的必要性了。

有的時候我們也想將人生倒轉一下,看清楚當時的情景是怎樣。無奈無法,只好在自己的腦袋中replay,構成自己想像中的真實。

我最喜歡那個假裝外遇的女主角,她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逼得丈夫跟著她團團轉,卻在最後因此帶來殺生之禍。

要將一個虛構的人物搬到現實,需要很多的想像和行動力。假裝自己正在和幻想的人物談戀愛,寫信給自己,和空氣出遊。一個看起來很正常的精神幻想,卻又不像精神分裂。如果將女主角之前的人生剖開,一定可以找出幻想的源頭,也許跟茶餐廳的老闆有點關係,也許是源自一段不起眼的故事。

第二個喜歡的是演茶餐廳老闆這個人,他也演了道士、路人、機車騎士等角色。我要是賴聲川一定愛死他了,因為他幫公司省了好多錢。每個地方都需要這種多才多藝的人,可惜這種人比較沒辦法當上主角,卻又像舞龍舞獅以及小丑一樣令人目不轉睛。

還有那個叛逆的小女孩,我喜歡叛逆的人因為他們總代表著一個世人不敢大聲說出的真理,加上一股勇氣。這個小女孩對待處於中陰生的靈魂竟然這麼自然,和假裝外遇的女主角不同。一個不被認為在幻想的人,其實在幻想;另一個被認為可能有精神病的人,卻才是說出真實的人,就是這種錯綜複雜的真實與謊言,把整齣戲推向高潮。

嗯,這是一首複雜的黑白詩,像個黑洞一樣讓人想探個究竟,秘密藏在人們深邃的眼眸中,不易看清,只能從片段推敲,逐步拼湊自己的人生。

轉自:http://meicy.nomadlife.org/

《台北時報》12/28/2007

表演工作坊新戲《如影隨行》上週五首演後立即造成轟動。……

故事摻雜著悲劇與喜劇,讓觀眾現場又笑又哭。賴聲川沒有辜負他身為台灣頂間劇場藝術家的聲名,創造出一個視覺的饗宴,包括艷光四射的燈光,及模擬偵探電影類型的佈景運作……漸漸的,一家人神祕的過去被揭露出來,到了最後,故事許多不同的線融合到一起,創造出任何一位警察局長會滿意的高潮。

如詩的劇場畫面---賴聲川關於家庭悲劇的新製作暨聰明又優雅,久久停留腦海中

《海峽時報》[新加坡]2/18/2008
該製作最大的賣點無疑是傳奇性的編劇導演賴聲川。可以理解的,觀眾的期待非常高。我們有多少機會看到中國劇場最居領導地位的明星來新加坡呈現一部新作品?

但不同於2007年來濱海藝術中心演出的《暗戀桃花源》所提供的大幅情緒波動,《如影隨行》的演出更為含蓄,更令人留下惆悵的回味。

該劇透過一個形而上的鏡頭探索兩個問題家庭︰個個角色認為什麼是真實的,當真實的概念相衝突的時候會發生的事……

該製作大大成功的是它難以忘懷的導演手法,從頭到尾維持著一種冥想、悼念式的氛圍,也因著現場薩克斯風手演奏的孤獨爵士樂而得到加強。

台上多重的紗幕上投上了詩意的意象----沈默的煙花、白色的羽毛與雪花。

優雅的舞台設計包含兩道牆壁,分別貼上了隨風飄逸的白紙,像便條貼紙一樣,以及羽毛。這兩道牆聰明地分割了舞台動作。其中一道滑行開來就揭露新的場景,另一個便遮起之前的場景。有人說這很像電影中畫面的淡入淡出,我倒以為它暗示著部份的真相,以及被蒙蔽的一切。

最令人屏氣讚賞的是賴導演創造出實在驚人的舞台畫面,像是穿著維多利亞式長裙、撐著一把小陽傘的孤單女人,在多次奇妙感人的時刻悲傷地畫過舞台;或者叫做 YEA這個被幻想出來的人物,帶著一頂火紅的假髮,以紗布做為衣裳,吹著泡泡的舞台畫面,讓整場戲增加一種憂傷的狂想氣氛……

整體而言,《如影隨行》交給我們一些真理,關於長久處於物質主意或逃避主意的人生所帶來的悲劇,以及,在這短暫的人生中,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重要。它生動的舞台畫面久久停留在腦海中。

如影随形·随行 -- 新加坡觀後感

“导演,我被你的剧震撼到了(原话),请你谈谈……”,这是216日晚上台湾《如影随行》剧组在新加坡第一场演出后的访谈会上,一名观众发出的感言。

“你们的戏让我想到新加坡的板桥精神病医院,今晚台上演出的每一个演员都像是板桥医院的精神病患者,都是与现实生活脱节的一群疯子……”,另一位观众如是说。

在这两个颇为极端的观感之间,还有各种不同的感受、意见、疑惑,从“黑暗”、“抑郁”到“深为感动”都有。

我吗?我是带着对台湾舞台剧的疑惑而去的,所以观后第一感觉最为欣慰的,是证实了台湾舞台剧并非都是sex-driven的,看来“但凡”两字得改改了。

除此之外,我看到的,只有“影子”,一个个随形的影子、随行的影子。

心中的幻影,放诸于现实之中,能否好梦成真?现实的影子,折射出来的是现实抑或只是一场虚幻的梦?

剧中的每一个角色,从放任自己于浪漫爱情世界的梦如,到嫉妒缠身以致无法自制的大桥,从深深陷入罪恶感中的祥哥,到渴望浪漫但又无胆尝试的吉儿……,都有各自心中的影子和现实中的梦,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自欺欺人。

当心中的幻影和现实的影子纠缠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常常就分不清是影子随着自己的“形”,还是自己离不开影子的伴“行”。

这,不也正是我们每一个人正在过着的生活么?戏的人物的所思、所言、所行,套在我们的身上,也一样是成立的。

还意外地得到一层戏外的启示。

在被要求解析自己作品的创作意念时,赖声川导演说:“我向来不太解释自己作品的创作意念。我总认为,如果一个艺术作品的创作意念是可以解析的话,那不如去写一篇文章好了”。

道出了“说故事”(fiction) 与“非说故事”(non-fiction) 之间的根本区别,让我又一次细细琢磨剧作家Jean Anouilh 的“Fiction gives life its form” 这句话。

一出启人反省、令人回味的舞台剧。


轉貼自http://inachang.wordpress.com/2008/02/17/

2008年2月20日 星期三

台北觀後感

表坊新作『如影隨行』,牽掛不捨交錯蔓延的情感關係、孤獨求助徬徨無依的茫然靈魂,共譜出存在者與已消逝者的串串故事們。據賴聲川老師所說,這故事的種子 是來自於藏傳佛教『中陰生』的概念,也就是介於身體死亡到靈魂解脫之間的一個狀態。甫由印度菩提迦耶噶舉法會義診歸來、再 加上入場前為遏止激烈的咳嗽(也是印度帶回來的)而喝下劑量過重的codeine藥水,讓我在有些漂浮放空的狀況下看完整場戲,彷彿作了一場人生大夢。


大橋是個有計畫的男人。幾歲創業、幾歲結婚、幾歲生兒育女,他全都計畫好了。而如同計畫一樣,他在該結婚的時候遇見了夢如。由完美的前男友浩帆手中搶下夢 如成為妻子,生下可愛的女兒真真,與長年好友祥哥吉兒與他們的女兒露露成為鄰居,人生彷彿就會如此按照計畫平順的走下去……直到那一天,他發現夢如仍離不 開前男友浩帆。

一個被遺忘的想像朋友是這次的串場者。由一個既不曾存在、也不再被記得的角色來訴說這遺忘與不捨的故事,應該再合適也不過了。與『如夢之夢』類似,本作也 是在一次次講述每個人自己故事時,逐漸編織起一張綿密網絡,將每個角色都網進其中。但這次的網子更加沈重。每個人對這世界都有某種執著,或許是事業、是家 庭、是感情,這些執著讓人放不下、捨不得,網得人無法飛升超脫。已逝者不知自己的消逝,仍在人間執著追尋;渴望被記起的人,卻不知自己往往也遺忘了某個重 要的人。

本劇的演員名單開出來讓人有些訝異。除了許多舞台上的老面孔外,還加入了阿寶與屈中恆這樣的新血。但結果證實他們兩人的表現並不會落在其他人之後,反而是 阿常(李建常)的車行老闆跟其他人有些不協調感。不過這樣的格格不入或許正是這角色所想表達的感覺?至於演員以外的部分,舞台設計以兩道潔白牆面的左右移 動作為場景轉換,既簡潔明快又符合全作意象,該給高分。燈光則延續『如夢之夢』的質感,以布幕與影子穿越現實與虛幻之間。至於音樂已經與劇中角色融合,自 然而不引人注意。在這些設計上,本劇算是相當低調含蓄。只是音響echo太強,每個字都嗡嗡嗡地黏在一起,若是演員口條稍差講話又快一點時聽起來就相當吃 力,算是唯一小缺點。

散場後聽到廣播,才知道賴老師在大廳有場小型簽書會。一長排人拿著製作相當精美的節目書蜿蜒起人龍,沒幾分鐘隊伍末端就已經繞上樓梯來到戲劇院二樓。站到 老師面前時我相當自然地依照兩週來與大批喇嘛共事的習慣合掌問好,老師似乎稍微有點愣住。可惜大寶法王送的金剛結手圈沒有帶在身上,不然趁此機緣轉贈也是 件美事。保佑老師平安健康繼續創作,比保佑我這醫療廢棄物要實惠得多了(笑)。

除卻本場音響效果有些糊糊的之外,只能說,精彩。更精彩的是我沒花錢就坐到第八排正中的好位置,因為美女林小安說這張票是慶祝我通過外科專科醫師考試的禮物。好吧,希望三年後賴老師還能有另一齣好戲登台,不然很難想到林小安考過外專時我該怎麼回這份大禮……

轉貼自http://blog.pixnet.net/blackj/post/12410576

新加坡觀後感

The next day, J and I watched renowned Taiwanese director Stan Lai's thoroughly enjoyable and admirable new production Like Shadows. Much has been written about it in the papers, so I won't go into any details about the play.

Walking out of the theatre after one of the better post-performance discussions I've attended, the 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energies the play obviously inspired from the audience lingered. I asked J's opinion of what he thought were necessary to achieve a production as accomplished and almost faultless as Like Shadows, say, compared with many of the lesser works we have seen from our fellow-islanders.

J's immediate response was this: "no shouting." [Our constant complaint after many Singapore plays we watch is the amount of shouting that goes on] Prompted to elaborate, he explained that it was not just literal, but a general sense that playwrights and directors were shouting their "messages" at audiences, pounding a singular perspective and vision across to an audience that somehow the playwright/director mistrusted - maybe even disdained. This is a generalisation, of course. Lai's work should also not be assumed to be representative of the state of Taiwanese theatre and arts scene. But thinking back on many of my experiences in our theatres, I could not help but agree with J.

How I enjoyed the open-ness of Lai's play, the respect it had for its audience's ability to wander around its characters and ideas, to form connections. I enjoyed too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play's context - Taiwan's Sun Moon Lake, the practice in Taiwanese cinemas 10-20 years ago of playing the national anthem before each screening, the superstitions and Taoist rites that China would have lost after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 and its ability to reach also beyond its particular context to communicate the universal doubts, questions about desire, violence, immortality, death, imagination.

For me, the other reason is that every single aspect of the production was equally excellent - every actor in the ensemble cast; the set and lighting designers; the stylists; the music... For this, you need talented professionals working in every single aspect of the production - and not 1 sensitive playwright or 1 visionary director or 2-3 impressive actors. As in a dance, no 1 dancer could afford to be out of step.

轉貼自http://ampulets.blogspot.com/

如影隨行 (Like Shadows)新加坡觀後感

Sunday, February 17, 2008

The lone saxophone plays while this girl with red hair blows bubbles. Just behind them, there is a screen. A pattern of feathers is projected on the screen. The screen lifts, revealing a second thinner screen. The audience notices the set behind it. Two big pure white panels. One made with feathers, the other, paper. The set was kept pure white, with clean cute lines... The music, simple... Either a saxophone, or the keyboard.

I suppose that pretty much sums up what was possibly one of the best mandarin plays we've watched for about a year. Interestingly, the last was probably Secret Love in Peach Blossom Land (also by Stan Lai).

Now, not only do I want to watch of Stan Lai's productions, I would love to get my hands on his scripts! There is so much deeper meaning in his plays... But the moment loses itself all too quickly when you're immersed in the production... And its difficult to remember all that was said... and to fully reflect on deeper meaning in the play... It does, however, have what makes a production excellent - that the audience brings something back with them...

How do you differentiate between life and death, waking and sleeping, dreaming and not dreaming, hungry and not hungry... How do you know that what is happening around you isn't a dream? That you won't wake up from is and realise that none of it has happened? How do you know that you're not invisible? Or that you're not merely someone else's imagination?

轉貼自http://min-talks.blogspot.com/2008/02/like-shadows.html

Like Shadows

Monday, February 18, 2008


昨天看了這出舞臺劇。臺灣[表演工作坊]呈現,賴聲川的作品。
感人
精彩
深思反省
或許我們都是被人幻想出來的,卻以爲我們活著、存在著是理所當然的。你爲什麽存在?你爲什麽而存在?還是,你存在嗎?
很有趣的故事。我想,我必須花上一段時間去回顧那些場景,細細回味,才能安靜下來。
舞臺劇的魅力就在這裡。它總是人生的反映,是我們的故事。所以即熟悉又陌生。不知道,《如影隨行》讓我感觸很深,很深。
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演出結束後,演員謝臺的時候,不知道是不是因爲那是最後一場了,還是因爲……入戯了,投入了。飾演露露的賴梵耘她……謝臺的時候還是露露,臉上挂著兩行淚。非常感人。Bowie也一樣。她們對舞臺的熱愛,對自己生命的投入……

轉貼自http://piecesofviant.blogspot.com/2008/02/like-shadows.html

2008年2月19日 星期二

2008,我們相遇新加坡...

在台灣,表演工作坊如雷貫耳
「暗戀桃花源」至今仍被視為華語劇中的經典
「亂民全講」也曾經到中山演出
然而我是在新加坡─柯老師214的華文劇場課才有幸一睹「暗戀桃花源」
這三天猶沉浸在江濱柳和雲之凡的遺憾中
身陷於賴陶對於桃花源的長嘆
既然在新加坡有機會看現場的,又怎能不把握?
這次買了兩張華藝節的票:香港導演林奕華的「現代水滸傳」,以及表坊的「如影隨行」。
學生價,一張票20新幣,在新加坡著實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當然在台灣,我也可能買一場台幣800的戲,不過打完折後通常只剩640(而且視野不錯...這是在中山藝術季時會做的事)
但在物價頗高的新加坡,看表演是非必要開銷,對我而言是奢侈品不過,
在新加坡待一年的時間,不到濱海藝術中心看個表演實在對不起自己
尤其又是一年一度的華藝節,在台灣與我無緣的表演工作坊
還是,砸了吧...
前兩天找不到票,心急如焚差點想放棄,不看了
但想到這樣無異於丟掉新幣30元
因為下課時間來不及看水滸傳,所以我早把票以新幣10元賤價賣給學妹
畢竟是拜託人家去看,總不好意思原價賣
這次再不進去,我會捶心肝!浪費錢!
幸好前一天在賴導演講結束後,向柯老師吐苦水,
說我票不見了,不能看表演,心中實在鬱悶
柯老師說如果以信用卡買票,系統都有紀錄,可以向櫃檯詢問辦理補票
救星!
櫃台表示可以補票,但要多付新幣5元,
過程十分麻煩,票是學姊用信用卡買的,除了要出示她本人信用卡以外
還要出示她的身份證,影印存檔
最後,我還是幸運地補到票
終於要看戲了!
星期天下午一點半,進入濱海藝術中心

劇院裡禁止攝影,我不想挑戰新加坡的規定,
所以在裡面我沒照整個劇場的空間設計,
看了位置我只能說要珍惜高雄文化中心,
雖然常常抱怨位置不好,但看過這個濱海藝術中心以後我們都會很感恩的!
富麗堂皇,燈光音響設備一級棒,這點我沒話說,因為沒有近距離看舞台,
我也不知設計好壞,姑且不論,不過我想說這座位設計得卻莫名奇妙!
是要在裡面開會嗎?還是陪審團…一點也不舒服的位置!
身體必須一直前傾並側身45度看戲,雖然是便宜的學生票,
但也不要讓我沒地方放腳!(怒)
看得好辛苦,舞台又的墮落天使機車行都看不清楚!視線死角太多了,
聽說買第二貴的票還是有視線很差的位置。

(關於座位…沒圖沒真相,我也很難說,不過散場後填寫的問卷裡就大大地抱怨一下)
看完戲後內心只有讚嘆,再讚嘆!
賴導是藏傳佛教徒,他說「如影隨行」是「如夢之夢」的延伸
我沒看過「如夢之夢」,佔拋不談。
「如影隨行」,呈現的是真實與虛幻,
穿梭在生死之間的故事,看得出有佛法義理潛藏其中。
新加坡傳媒說它是個鬼故事,懸疑的鬼故事,我不喜歡這形容詞,
畢竟看到「鬼故事」一詞時,就大大減損這部片的價值,也抹煞其中的意味。
故事繞著故事走;
說故事的人跳進故事裡成為故事的角色;
聽故事的人成為說下一個故事的人;
當你在說故事的時候其實旁邊有人看著你的故事;
虛幻與真實不斷交錯。
拿到節目冊被裡頭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圖搞得暈頭轉向,
還想完了,不知道等會看不看得懂?上網看過一些討論,
有人說看不懂,於是我開始緊張起來。
薩克斯風十分有情調的開場後,接下來的戲卻只能被劇情拉著跑。
一開始只知道大橋是個鬼魂,只有女兒真真看得到且與他溝通,
這點讓我覺得很炫以外,其他的鋪陳都讓我摸不著邊際,
尤其是莫名奇妙的機車行…
不斷試圖理清整齣戲的脈絡,徒勞無功,
下午兩點開演,三點不到我卻頻頻看錶,心想這部戲好難懂!
開始焦燥不安…
然而故事愈到最後,當真相一步步現出原形時,

只有震撼!

腦袋裡一幕幕閃過剛剛的演出片段,戲路的經緯開始在記憶裡穿梭交錯,
故事真相就這樣被織出來,
隨著戲的落幕,我,泫然欲泣,
是對虛幻生命的哀傷…
大橋告訴真真她已經過世的真相時,
我著實大吃一驚,下意識地摸著自己的肉體,
「這是真實的我嗎?
還是,我只是被想像出來的虛幻人物?
生命該是怎樣的面貌?我又是以什麼方式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戲已落幕,問題卻一個個浮出,愈來愈多的問號、驚嘆號,
是對生命的慨歎與反思,
我們都在很真實、很現實的夢境之中,
夢醒的時候,是死亡;
死亡不是毀滅,是邁向生命的本質,釐清生命的意義,
回歸到最原始的狀態,
然而此時我們已經死亡…
所以藉由一個處在「中陰」的靈魂,
帶我們摸索生命,看著生命在我們的生命裡的搬演著。
所謂的「影」。
劇中使用大量的影子來說話,

「影」在劇中的角色是什麼?現實中什麼是我們的「影」?
我想這個「影」就是「問號」,是「問號」吧!是不斷困擾著我們的問題,我們自己解不出的問題,也許是只有別人才看的到的另一個我。
舞台設計、燈光效果精采不在話下,
真讓人有實在、虛幻的身歷其境,
即使是幻境,都是那麼真實。
這是我第一次看完還想再看一次的舞台劇,立刻。
我身邊的美惠也這麼說。

舞台上的真真和露露穿著台灣時下少女的裝扮,
這裡的女大學生衣服也會混搭,
不過怎麼樣都覺得怪怪的。
一起看戲的新加坡女大學生很喜歡這樣的穿著(這是正港台灣味啊!)
大概在台灣上演時是是冬季,演員都穿著長袖服裝,
不曉得新加坡的觀眾會不會覺得演員穿太多?(笑)

「唱國歌」那一幕大概只有台灣人,
甚至是「有一點年紀的台灣人」知道吧?
所以我那一區都沒笑聲,全場也沒聽到笑聲…
還聽到有人問:「站起來幹麻?」
更不用說他們一定不知道薩克斯風演奏的是快被我們遺忘的國歌
還有像一些露露說的詞彙像「超屌」、
大橋、阿祥年輕時不停地「靠來靠去」
前者全場都在笑,我覺得還好...很平常,
後者我覺得就像台灣年輕人也喜歡不停地靠,挺「親切」的,
因為在新加坡聽不不到。

再來我印象更深的,
當時大橋拿著槍到溪頭飯店去找要去找「浩帆」和夢如理論時,

大橋:「你們是不是在這裡瘋狂地作愛?」
夢如:「我們是在這裡瘋狂地作愛!」

這裡已經是有點近乎悲哀的地方了。
我不懂為什麼新加坡觀眾對於「作愛」這一詞覺得這麼這麼好笑?
猜想大概這個詞跟「屌」一樣,太露骨了,一般傳媒上不能用吧?
關於以上並無任何批評之意,畢竟是生長背景不同,
自然對於劇中的詞彙與場景有不同的理解,
他們大概也覺得我在「唱國歌」時笑得莫名奇妙。

我只是覺得在新加坡「主場」看台灣戲是很特別的經驗,
有些默契只有你和台上演員才有。

謝幕。

今天,我以身為台灣人而驕傲,
謝謝你們讓我在他鄉異地覺得很光榮!

That is TAIWAN!

奮力鼓掌,眼眶微紅,

謝謝台灣。(詳情請見表演工作坊)
我的票

節目冊(中英雙文,免費!) 最後一幕,劇照 (後記:看完戲後已經兩天,猶覺該戲在我生命「如影隨行」…)

賴聲川談“雲門舞集”失火 台政府若繼續忽略藝文 將被新,港,大陸超越

目前率團在新加坡華藝節演出舞台劇《如影隨形》的台灣導演賴聲川說,相較於香港及近年大筆投資藝活動的新加坡,台灣政府忽略文化,已經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   

賴聲川說,《如影隨形》是表演工作坊在新加坡推出的第十出戲,也是連續四年在新加坡華藝節演出。新加坡已經成為除台灣以外,發表舞台劇和測試海外市場的最佳地點。他也說,如果台灣政府繼續忽視照顧文化活動,很快就會被不斷增加支持經費的香港、新加坡、甚至中國所超越。

台灣著名舞團“雲門舞集”雲門八里排練場發生大火,結果發現它是違法建築。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為此痛批台灣文化補助低,獲得導演賴聲川在新加坡發聲聲援。   

賴聲川指出,台灣民間過去從事文化活動,獲得的協助少得可憐。例如表演工作坊每年只拿到300萬台幣(約13萬新幣),這在台灣還算比較幸運的,20多年來也是靠票房存活下來,非常不容易。而香港一個小型表演團體一年卻可以拿到政府補助2000萬港元(約360萬新幣)。

他認為政府對台灣表演團體如何維持運作,以及需要表演空間等問題,似乎距離了解的程度還太過遙遠。當他在國外被問到表演工作坊自己的專屬劇場社在哪裡,這些外國藝術工作者都對表演工作坊沒有自己的劇場感到不可思議。

雲門舞集排練場是於2月10日凌晨兩點多發生大火,將近3百坪的廠房付諸一炬,所幸無人傷亡。但舞團十六年來存放道具、音樂資料等物品幾乎全毀。

而火災發生後,台北縣政府官員證實,縣府翻閱內部資料,都找不到該棟建築物的建照。

雲門創辦人林懷民前天則發表“沉痛的告白”聲明,向社會道歉說:“雲門八裡排練場是個違章建築。”

但他也指出雲門在違建裡工作,是台灣所有表演團隊困境的縮影。盡管舞蹈排練場有專業需要,但雲門舞集過去16年由於國家對文化補助低,沒有資源租挑高大樓,或蓋排練場,只好到鄉下八裡,經林懷民一拗再拗,房東才同意以優惠租金支持雲門。 雲門獲獎無數 排練場竟是違章建築   雲門舞集為台灣提供了難以數計的舞台藝術精華,贏得“亞洲第一現代舞團”的美譽。然而,那些馳名全球的舞蹈,竟是在寒傖的“鐵皮廠房”排練出來的,而且還是違建。

林懷民說:“十六年來在違章的盛夏燥熱、寒冬刺骨的鐵皮廠房裡,歐美人覺得匪夷所思,但是在台灣卻覺得‘幸福得不得了’,十分諷刺”。

他也代替台灣的所有表演團體道出了他們的辛酸:“文建會以一億元(約445萬新幣)扶植66個團體,很可笑,看不出政府有什麼願景、雄心及認識。”

林懷民指出,雲門一把火不重要,重要的是台灣文化生態,所有表演團隊都需要政府的支持,他期待政府看到整體的文化面貌。

目前,雲門已積極尋覓“雲門之家”新落腳處,林懷民也承諾,該團今年預計在海內外呈獻的100多場演出,將克服萬難如期舉辦。

2008年2月12日 星期二

表演工作坊如影隨行Like Shadows

這個世界的一切存在只不過是梵天的一場夢,
一旦梵天自夢中醒來,這個世界就會消失,
所以你們要小心,千萬不能吵醒祂!
                ~【喜馬拉雅星】~

基於某些理由,距離開演時間只剩下四個小時,
我終於在1/12下午三點多買到票,
抱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
(這究竟會是一齣什麼樣的戲?什麼樣的故事?會有哪些人演出哪些角色?)
準備迎接我的表坊初體驗。

對,事前我擁有的訊息只有:
1.表演工作坊,
2.賴聲川,
3.這是一個關於雙屍命案的故事。

算是一種賭注吧,因此我買了倒數最後三張400元的票,
位置是台中中山堂二樓的最後一排,
(實際開演之後才知道那距離舞台有多遠)
只能勉強看到演員的肢體動作和模糊的表情…
在這種情況下只好仰賴佈景、燈光、音效和演員的「聲音表情」演出了,
也許下一次要買貴一點的座位比較好。

「你看的見我嗎?那就有問題了!因為我是隱形的!」

故事開始…

1
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

2
好些電影裡面都出現過這個概念:
〝People see only what they want to see.〞
【Vanilla Sky】(香草的天空/【Open your eyes】)
【the Sixth Sense】(靈異第六感)
【the Others】(神鬼第六感)
【Matrix】(駭客任務)
【我的左眼看到鬼】(港片)

3
如果一切都是某個人的夢,或者是某個人想像出來的;
如果我其實並不存在,如果我生命中的「某些人」其實不曾存在...

4
【駭客任務】講的是由內在觀照外在,
你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經由主觀意識/主觀解讀的知覺所創造出來的,
所以只要改變那個「解讀」的方式(也就是「信念」),
你就可以成為超越一切的存在者、創造者、毀滅者、the One。

5
【如影隨行】則是由內在觀照存在,
你相信自己存在,你就存在;
你相信自己還活著,你就活著;
你會陷入你自己解讀的真實(夢境)之中,直到被人點醒為止。

6
【喜馬拉雅星】我只看了最後一小段,
最後梵天被吵醒了,於是世界這場夢就不復存在,就被「重開機」了。
雖然梵天最後重新入睡,但重新開始的世界卻只是另一次輪迴,
輪迴的過程不見得會跟原來的版本一樣,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遺憾和失落。

噢我覺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星際大奇航)片尾,
備份的地球(Earth mark II)重新運轉的時候也給了我類似的感覺...

7
原來「當下」竟然是如此脆弱而短暫,
活在「當下」的夢如,活在「未來」的大橋,活在「過去」的真真,
一家三口似乎沒有任何交集的機會,
雖然最後一幕活動牆打開的那幅畫面(加上《夢如之歌》)令人起雞皮疙瘩,
但…三個存在的意識卻只是走到同一處,然後各自離開,留下真真徬徨的影子,
看起來像是輪迴時的聚與散,又像是人生的悲歡離合,無法控制。
想到一家三口相聚的最後一幕,
真真兀自在浴室唱著歌,父母卻在外頭大吵,又怎麼知道…
純真的歌聲與劇情的轉折實在是強烈的對比!

8
現在我也不太確定「重開機」之後,我的電腦會不會還是我的電腦?
就好像【Shortcuts】(霹靂五號)、【I, Robot】(機械公敵/Asimov)之類的設定,
一旦關機重開,即使每一個電子元件每一條正子徑路都一模一樣,
也不再會是同樣的存在了。

9
因為座位的關係,我只能更注意其它方面的細節,
然後發現自己很喜歡這次演出的燈光、佈景、音效、活動牆、投影、半透明的布幕…
尤其雙活動牆的設計,很有趣。

10
「我卡住了,只知道這個地方叫做『之間』,我看起來很受限,但其實很自由…」

11
啊,我喜歡播放電影的表現手法(其中還刻意放慢某些片段),
也喜歡薩克斯風的國歌呈現方式,既溫馨懷舊又惡搞好笑。

12
不知道為什麼我聽完《夢如之歌》,
會想起【功夫】片尾的《只要為你活一天》,
有時候情緒累積到位,只要一首簡單旋律的曲子就可以讓它流洩出來。

13
命運,或緣份,總是無法捉摸…
劇中沒有明講的是
夢如對關注與重視的渴望,
大橋對承諾與愛人的重視與努力,
祥哥與吉兒對女兒的付出與關愛,
浩帆(茶餐廳老闆)的善體人意,
真真對夢想的執著與無助…

14
「知道我已經死了並不難,不過就是接受這個事實而已。
 但是女兒呀,要認出妳,才是最難的事啊!
 我從沒想到可以看到妳長大的樣子…」

15
【What Dreams may Come】(美夢成真)片中也有類似的概念︰
出現在你眼前的靈魂,不會用本來的形貌現身,因此你不會認得。

16
這齣戲讓我增添了一點信心,
我想每一齣好戲都是讓人欣賞下一齣戲的動力吧!

轉貼自http://blog.pixnet.net/Symies/post/13180857

如影隨行-2

2008/01/07

為什麼,真實存在的東西我們看不見?
為什麼,從來不曾存在的東西,卻是如影隨行?

這是一個關於「存在」和「不存在」的故事,也是關於「之間」的故事
存在和不存在之間,生和死之間,卡在上去和上不去之間…

笛卡爾簡單的一句話「我思故我在」,只要他的精神、思想持續流動,他就永遠存在。換個方向說,當你相信一件事或一個人真實存在,當你的信念持續流動,他就真的存在。

問題在於,什麼是我們該信仰的?什麼是我們應該認清並捨棄的?

如果你信仰的,和大橋、吉兒和祥哥一樣,你信仰金錢和名聲的價值,這些名利就會如影隨行的跟隨著你,不論你到哪裡,不論你正在渡假還是你正在假裝關心孩子,名利的包袱都沉重地跟隨著你,讓你永遠都只想要更多更多再更多,讓你以為「忙碌」是你唯一的價值。
他們都不缺錢,祥哥卻為了一千萬而間接把大橋逼上絕境。那一千萬的鈔票,彷彿在眼前真實存在伸手可及,直到他重重跌了一跤,才發現眼前看來那麼接近又那麼真實的,竟然只是幻影。猛一回頭,原先存在於口袋中真實擁有的,竟也隨著幻影而煙消雲散!
吉兒自己發明的「戴維斯獎」,從來不存在,但是對於吉兒而言卻是那麼的真實,彷彿頭上真的戴了一個光芒萬丈的榮耀桂冠!
當大橋面對著眼前真實的幸福,心中唯一所想的卻只是要賺更多的錢,直到他失去了一切,一縷幽靈記不清自己為何而死,卻清楚記得一隻龍蝦多少錢。就算一隻龍蝦價值一百萬,他沒了命還能吃嗎?

只有窮人才明白,人世間所有最珍貴的事物,都是金錢買不到的。
也只有明白這一切的人,才能夠保有最真誠的情感,也才能對人付出他的愛、溫暖與關懷。
這也是為什麼,劇中最快樂最笑口常開的,是茶餐廳老闆而不是那些有錢人,只有他願意真心的對露露和真真付出關懷。當他認真地安慰真真叫她不要太難過,那樣的溫暖又真誠,令我在台下深深的為之動容。

這是我們身邊無數人的真實人生,人們總是分不清什麼是真實,什麼是幻影。總是為了追逐虛幻的事物或是莫名的信仰,而失去手上最真實也最珍貴的事物。

夢如心中的浩帆,從來不存在,卻如此真實的活在每個人的心中。當她夢想著法國南部的古堡和浪漫的薰衣草田,其實,她到底要的是什麼?難道大橋賺的錢還不夠多嗎?難道陽明山的櫻花和杜鵑花,真的比不上法國的薰衣草?為什麼她嚮往的是不存在的古堡,而不是自己最真實的小窩?

其實,她要的並不是那麼多,她只想要一些些真誠的愛和關懷,即使平常充滿冷漠和疏離,只要能夠一年有一次甜蜜的旅行再拍幾張夢幻的全家福,就能夠重新給她力量。
當她連這個期待已久的小願望都無法實現,她的遊魂就只能一直在這個願望中飄蕩,再也分不清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幻?什麼存在,什麼又不存在?
其實,她真正渴望的並不是那張照片。因為她並不知道,自己最渴望的其實是茶餐廳老闆那種真誠的愛與關懷。

這部戲一定要看第二次,因為第一次看的時候,會被懸疑的劇情牽動,一心只想知道謎底。第二次看的時候,對於主軸劇情已經了然於胸,才能夠看清楚許多較細微的場景和深層的意涵,這也才是戲裡最精采的地方。

結局裡,一個極小的轉折卻最是令人惆悵。一家三口揆別了多年終於重逢,因為他們終於明白了事實的真相,也終於能夠「上路」。但是,他們三個人卻只能走向不同的三條路,他們真的明白全部真相了嗎?

轉貼自http://driftbird.blogspot.com/2008/01/2.html

觀後感:【表坊】如影隨行

就由來我說故事吧!這個故事沒有人會比我更清楚。你們一定會問我為什麼,對吧?因為我不存在,所以我看得最清楚。
故事就由YEA站在無臺左方的獨白開始。

到了新環境,久久沒好好坐下來,和自己對話,想想,看場戲,是不錯的選擇。我約了自己去看戲,因為這個時候只想聽聽心中的獨白。

第一次接觸舞臺劇,是賴聲川老師的《暗戀。桃花源》的電影,電影主軸,即是以暗戀和桃花源兩齣舞臺劇在同一劇場同一舞臺共同排演,二個劇本、二組演員、二個故事、二條平行線,卻陰錯陽差在同個時空下排練,而交織錯綜成另一個全然新生的故事。

賴老師是個會說故事的人,總能在複雜中抽絲剝繭,理出清晰的脈絡,帶領觀眾進入故事中心,而他陳述的世界,其實,不僅是劇中主角的故事,其實是你我這些市井小民的故事,只是,他攤開來,呈現在舞臺上、大庭廣眾之下罷了。

所以,YEA的獨白道,這是劇中孟蓉的故事,又說這是她的好朋友Lulu的故事,又說是我自己的故事,突然間,YEA似乎有些困惑,因為這到底是誰的故事?
生命有其存在之價值,故一個精神,一個生命無形的層次,可被創造出、可被幻想出;但也可能被遺忘抑或是遺棄,而YEA之所以是那個最適合說故事的人,只因為她不存在,她是被想像出來的人。

賴老師藉由戲劇手法,呈現了中國人最愛深討,卻往往無共識且無解的問題-生命的形上。存在於形而下的我們-佛家中的芸芸眾生,其實在真實的形下背後,往往存有不同層面且各種形式的形而上生命體現。

因此,故事由一個被想像的虛幻不存在角色來陳述(以我們這些「存在者」的角度認為她是虛幻不存在),故事主角之一大鵬隨著故事起伏,到最後,才驚覺自己只是一個死後飄盪於虛渺間的靈。真假虛實間,到底何為虛?何為實?我們心中自有個答案。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眼前所見,也是以虛實交錯而成,人生之所以精采,處處充滿不可預知的驚豔,只因我們所謂的實皆架構於形而上的世界,而這個虛,正如探討 形而上的哲人們所堅信,才是真正存在的本質;因此,現實當中的諸多無解、不解何須過度堅持,畢竟,只要心中保有那個真實的本質,才是最切要的。

轉貼自http://blog.yam.com/ccter/article/13550887

觀後感:如影隨行

最近和一位很有文學修養的老師學習
不停接觸一些新的、未曾接觸的東西,這些是好玩、新奇、更是吸引人
這如影隨行,老師曾提及要我們去看看
而剛好長輩可以拿到貴賓席,可以坐在第四排好好觀賞
就算早知道在跨年夜難回家的狀況之下,還是決定「勇敢」出門看戲去
後來坐計程車停在家裡十條街外,和機車爭道的走回家~走了約莫一個小時
但,真的值得!

戲劇的內容,當然得要自己看才有看頭嘛
而我咧,又要開始分享一些類似無字天書的心得感想了
有時候,真的覺得很難表達,但又卻非得記錄一下不可!

這一齣戲,本聽說很難懂
看完後,戲劇本身故事看得懂沒問題
故事裡含有很深很深的想像空間
我想在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社會經驗應該有不同的體驗
但一點也不悶,反而還挺有趣

如影隨行大人之間的故事發展
其實每一個家庭、每個人都很容易發生的故事
因為光所以產生影,每每都是光和影之間的角力
而這個光和這個影,常常是很多事件、不同的角度、立場交錯在一起
人常因為被困住,所以找尋不同的出口
那個出口不一定是正確的,但是必要存在
(有個很簡單的解決之道,易地而處)

大橋和真真所在的中陰地帶,帶了點神秘、宗教、禪學的感覺
對白之間有些走的太快而來不及細嚼慢嚥
佛學、禪宗等的東西,奧秘
套句學佛舅舅說的話:要有因緣啊~

或許因為現在的年紀關係
對於露露和真真所演的部份共鳴比較強
話說露露從小有個朋友「yea」
這一個「yea」他也是活在中陰的世界裡
「yea」說,他從小是露露的好朋友
在我內心,有一種瘋狂的想像
總覺得「yea」這一個純真、友善的靈魂,其實是屬於露露身體裡的其中一部份
但因為社會的擠壓、父母的壓力,造成yea和露露的分開
因為沒辦法再和yea當好朋友,所以yea被迫離開了露露

當露露說到他好友真真因為車禍離開這個世界時的傷心
當她說可以看到真真時的開心,那個詮釋的令人很動容
生離死別對於一人來說是那麼的難以面對,有時更是不想面對啊...

其中一段,真真說,當他的父母在吵架的時候
他覺得,他的翅膀被奪走了
在劇中,真真當天因為車禍而死亡
有經歷過父母親吵架的小孩,我想會有一種共鳴吧
一種就是覺得某種東西從自己身體被抽離,或許是往「現實社會」踏進的第一步吧
一種當小孩的快樂、當小孩的天真的那雙翅膀被帶走了

真的不錯看!!
而且那天還和全劇組、國家戲劇院、身邊所有的觀眾一起跨年
還聽到賴導彈鋼琴&吹口琴與薩可斯風、吉他一起的即興合奏
還唱了首英文歌(不錯聽哦!!)
最後還一起倒數計時~5->4->3->2->1
很特別的一個跨年晚上

看完這齣戲後,有問過老師,何謂是一個好的劇團
好的劇團、好的劇碼,我相信對每一個人都不太一樣
但綜觀一切,就是能引起共鳴吧
能夠引起心中的每些想法.至少,看的開心!

960106

轉貼自http://blog.pixnet.net/alicechicho/post/12683618

0119。如影隨行。

許久沒有看戲,和怪小孩一起在高雄看,
畢業後的第一場戲。



賴聲川的「如影隨行」。
Like Shadows。

好像是一個懸疑的謀殺劇,串起一個個讓人匪夷所思的話語或片段,
到了自己懂得所有的線,連起來後,
整齣劇的面貌一目瞭然,然後很多都是回味的時候,
才能咀嚼畫面,但那就是記憶了,記憶中的戲。

記憶中的戲,也像影子,
我承認看完戲後,對個人的腦袋和心情而言,
並無大礙,依然天真過日子;
但很多片段畫面襲來時,
就又像劇中人一般,處於所謂的中間,
生死中間、喜悲之間,現實和戲劇環繞,
並沒有特別的結果,但淺嘗了一些細微,
細微的虛擬,就像劇中的夢如想像的浩帆,
補足遺憾,卻永遠補不滿,渴求的欲望,
雖然這只是單純又平凡的,
但這隱喻卻逼大橋一步一步破壞著,難以迴轉。

我也只能抓住一片段,
最真實的好像是吉兒他們,
其實夢如實在是懇切多了。

每個人隨著自己想像的影子飄晃,
也隨著別人想像的影子飄晃,
到底,能不能擁抱一個真實的,
卻又陷入中間的迷思,繞不出去。

這不是謀殺劇或懸疑案,他在挖掘。

怪小孩說他在蠻先前就看出誰死了誰活著,
我覺得他敏銳,而自己對偵探之類細處的體會,
只能說天生沒慧根;
我呢,看不出來誰活著誰死了,到比較後面才看出來,
不過,怪小孩也說我這樣比較有看戲的樂趣,
呵,看樣子我們可以互補一下,戲迷交流一番。

轉貼自http://www.wretch.cc/blog/elfneja&article_id=11572637

如影隨行--舞台劇初體驗

January 24

由賴聲川領軍的表演工作坊最新鉅作「如影隨行」1月19日來到高雄表演,

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觀賞舞台劇,

或許,有點慢了~~

之前有好幾次心裡燃起了想去感受舞台劇的欲望,

但,卻遲遲沒有付諸行動~~~

嗯~~有許多的爛藉口(Ex.嫌票卷太貴、懶惰)導致如此~~~

哈哈~~這次有機會能去欣賞賴聲川表演工作坊「如影隨行」舞台劇~~

要謝謝〈陳爸、老毛、毛嫂〉啦~~~當然下次有機會還是要記得我耶!

untitled

一開場,先來個薩克斯風的獨奏,由曾寶儀旁白揭開了序幕。

不過,劇情進入了十分鐘後,我承認我還是有點看不懂~

此時,想起了我包包的如影隨行簡介~~偷偷地拿出來看了一下

但,有點特別的是,

這次表演工作坊所做的簡介裡,都看不到關於劇情內容的資料,只是有著表演者的姓名介紹而已~~~

後來,我放棄了劇情簡介,決定用<心>去體會~~

劇情的編排、舞台道具、音效真是讚啊!利用了時間、空間的交換將劇情呈現的淋漓盡致。

中間有一場,是演員在看電影,在電影開演前來了一 段『唱國歌』,這一幕讓現場的觀眾都笑了。

 哈哈~~~

嗯嗯~此次的舞台劇初體驗讓我收穫不少,以前總是覺得看舞台劇好貴、浪費錢,

但,我現在可以大聲說囉~~~~才不是這樣呢~~!

下次有機會我ㄧ定還要再去看。

對了,忘了說~~ 我不會忘記當演員謝幕時的感動,

觀眾們掌聲響個不停~~!! 驚訝


轉貼自http://turtlele.spaces.live.com/Blog/cns!D8CA2CFAFAF50435!436.e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