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看了王偉忠、賴聲川執導的舞台劇寶島一村,敘述一個眷村裡,大陸撤退來台到眷村被拆,村子裡的人所發生的故事。劇院裡很多的觀眾應該都是所謂的外省人第2代、第2代甚至第3代或第4代來看戲,老一輩的是回憶以前眷村的情景,小一輩則是來瞭解上一輩的生活情景。像我和老婆這樣的「本省人」在戲院裡應該是少數,不過我覺得像我們這樣所謂的「本省人」才應該去看這樣的戲,才能瞭解這些人的生活文化、想法,才能化解臺灣存在的族群問題—如果還是存在的話。
小時候村子裡也有一個眷村,就在通往海邊的路旁,小學同學也有1、2個是住在眷村裡。那2個同學的確是和我們不太一樣,在那講台語會罰錢的年代,他們不會講台語,所以永遠不會被罰錢,但因為母親是本省人,聽的懂一些台語,所以如果用台語罵他們的話,他們是聽懂的;他們可以學鋼琴,穿著打扮也不錯,所以好像家境好像比其他同學還好的樣子,當然他們的功課也不錯。因為以上的因素,所以就偶而會遭到某些同學的異樣眼光或欺負。小時候也去他們的眷村玩過,房子矮矮小小的,常常可以看到他們在樹下乘涼,當時就覺得他們怎麼都不用上班。雖然有這麼一個眷村在村子裡,但對他們接觸不深,所以也不甚瞭解。後來眷村拆掉了,大部分的人也都搬走了,但有部分的人戶口放在我家,我爸偶爾也會去拜訪他們,感覺都還蠻親切的。
後來因工作的關係,接觸過一個眷村,裡面住的全部都是單身的老榮民,這棟眷村應該是單身宿舍,浴廁和廚房是公共的,在這個年代,這樣的生活環境實在是不好,但他們還是只能住在那裡,因為他們每個月還是只能領政府給的1萬多元。不過因為有些年老死去或回大陸去了,整個宿舍顯的相當冷清,有點淒涼、憂傷的感覺。
這些都是時代的產物,到臺灣來也不是他們所願意的,有誰願意離開家鄉50年而歸不得?但是這些人始終背著外省人的原罪,一直到死去,甚至遺留給下一代。他們雖然自成一個天地,但也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與部分的本省人成為朋友甚至結婚生子組成家庭,但還是有部分的本省人認為他們吃臺灣的用臺灣的,要他們滾回大陸去,令人情何以堪?
我想說的是,歷史的讓他歸歷史,有幸同在這塊土地上,就應該摒棄族群的歧異與差別。因為不瞭解對方生活與想法,所以產生的誤解並造成對立,這對臺灣都是一種傷害。臺灣新移民越來越多,文化也越來越多元,對於不同的族群,大家應該有更大的包容心來接納,不管是從南島來的、從大陸來的、先來的、或著後來的,其實大家都是臺灣的移民,不是嗎?
本文轉載自:http://diary.blog.yam.com/evasean/article/6617273
1 則留言:
"後來因工作的關係,接觸過一個眷村,裡面住的全部都是單身的老榮民,這棟眷村應該是單身宿舍,浴廁和廚房是公共的,在這個年代,這樣的生活環境實在是不好,但他們還是只能住在那裡,因為他們每個月還是只能領政府給的1萬多元。不過因為有些年老死去或回大陸去了,整個宿舍顯的相當冷清,有點淒涼、憂傷的感覺。"~~~~~這個不叫眷村,這叫榮民之家.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