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12年9月22日 星期六

寶島村民回憶錄-孝順不能只是說出口,感謝寶島一

感想:孝順不能只是說出口,感謝寶島一村


我真的是抱著孝順的心態,帶爸媽去看這齣舞台劇的。

寶島一村的口碑我想也不必說了,票都已經很難買了,
之前就是因為總是慢一步,
後來索性在表演工作坊的FB粉絲頁按讚,
以免錯過加演資訊。

雖然已經在網路上看過很多人的心得,
但是,看完之後,
聽到自己爸媽一直在說:「對!以前眷村就真的是這個樣子....」
「戲裡演的,我們真的都是很熟悉,像那個公廁、還有阿公家後面的窗戶....」
開始猛提他們小時候的事,還是覺得很有成就感!


說一下自己的哭點好了。

第一代眷村,
其實我從大家一起舉杯互祝明年此時「回家過年」的時候,就想哭了。
對於中國人而言,這是多麼平凡而理所當然的一個願望,
但我們都知道那個時代的悲劇。

第二代眷村,
返鄉探親當然是最觸動人心的(但我媽覺得這還好,因為她已經聽過太多探親故事了)。

基本上到這裡,都還算是我爺爺奶奶、我爸媽那一輩的回憶。

隨著舞臺上的時代,越來越靠近現代,
我自己反而哭得比我爸媽還慘,因為,逐漸進入我小時候的記憶了。
甚至連看到吃飯聚餐,
我心裡都在想:對!我們外省人真的就是這樣吃飯的。

我的外公、外婆,是傳統意義的外省人,
外公陝西郿縣,外婆江蘇如皋。

我的阿公、阿嬤,也是外省人,但他們是福建廈門人。
光復後在福建、臺灣兩地演野臺戲,
有一次剛好來到臺灣的時候,大陸淪陷,回不去了,只好在臺灣住下來。
在臺灣,沒有鄰居會察覺他們來自外省,
因為他們同樣講閩南語,口音完全聽不出分別,
只有用字遣詞稍微「文言」一點的差別(可能是在戲班子的關係,儘管他們不識字)。

結婚之後,岳父母家是一個傳統的本省家庭。

我在想,人的成長經驗決定他的意識,
但是我們的意識,並不一定全然來自於自己的所見所聞,
而是長大了之後,
某一天,你自然就會決定自己的歸屬,
然後「承繼」了那個歸屬的所有自己從未經歷過、卻確實發生的歷史記憶。

人就是活在想像的一種動物。

可是,擁有這種歷史感的想像,我認為是幸福的。

最後拆除門牌那裡,
我在心裡想:怎麼這麼老哏?我都在別的電影裡看過了。
然而眼淚還是拚命流。


我覺得,為人子女的,有時候對父母真的是很難搔到癢處。

禮物精品、美膳珍饈,父母又何須你提供?

倒不如帶父母去重溫他們那個年代的回憶,
勝過千言萬語。

我帶著爸媽從臺中特地坐高鐵北上,
看寶島一村,其實總是有點擔心他們會不會嫌我浪費錢。
結果沒有。
當然,他們也不習慣作多深入的戲劇講評,
只是藉著不斷對我和我太太打開話匣子,回憶兒時往事,來表達他們的心情。

知道我想到什麼嗎?

不講話的趙媽,看到小毛回來,講話了。

此時我(活到31歲)終於領悟,父母要的是什麼。

小時候一直唸我們、長大以後還是繼續唸,
總有一天,他們會唸不動的,
因為新知已經超越了父母的成長範疇、子女成家立業之後終究還是有一個干涉的侷限。
可是,父母不過就是想跟子女說說話罷了。
他們也會焦慮缺乏共同話題,所以在家庭的各個階段用各種方式表現。

感謝寶島一村,製造了我和爸媽之間的話題。

我是他們的兒子,我光用鼻子聞,我就知道,他們喜歡看這齣戲,
而且他們更欣慰是「我帶他們」去看這齣戲,
然後,他們可以跟我暢話當年,
我也得以稍稍成就自己說不出口的孝心。


爸、媽,我愛你們。

下次我再帶你們去看戲。
原文出處:http://animalfarmkang.blogspot.tw/2012/09/blog-post.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