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請你來說眷村故事】貳、郭允安的眷村故事
作者:雲之初/出生年代:1973
多少人家中還保有記憶裡過年的濃烈味道?
快過年前,冷颼颼的天裡陪允安去看丁伯伯,五十來歲的他很是豪爽,見我笑靨甜甜,他興致一起就聊起從前大家族過年的景象。每到除夕夜晚上全家人圍在一起包餃子守歲,邊打麻將。時晨到了,點燃香燭給祖先牌位上香。爺爺姥姥穿得漂漂亮亮座在太師椅上,伯伯是長子帶著全家給爹媽磕頭行大禮,女婿則行半禮。一些已經遺落,我記憶中過年奶奶總要忙進忙出,煮長年菜、備三牲,新年正月初一拜拜祈福,家家戶戶放鞭炮的種種,都浮現腦海。
丁伯伯家是活動中心右轉第一間厝,活動中心旁是允安青少年時期最常流連的籃球場。去穆奶奶家前,會先經過允安讀了四年幼兒院,現在是一家市立托兒所,入口處矗立著蔣公銅像,銅像下雋刻著「永懷領袖」四個字。允安說,幼兒院長的家就在幼兒院旁第四間厝。
到了穆奶奶家,曾是重慶富家小姐的穆奶奶近八十歲,一聊起來她就開始掉眼淚。從民國三十幾年說起,說逃難時什麼都來不及帶,一個孩子還在海南島時走失,來台之後丈夫就一病不起,她出外幫傭,直嘆自己命苦。改革開放後回大陸,卻發現人事全非,當年的園子、林地、農場早已易主,家人散離無存。
走回允安家,是巷子底一幢舊平房,紅木門多年前的漆已斑斑駁駁,敞開著沒有掩上,院內滿是盎然綠意。我大學時允安曾陪爸爸回大陸,幫我捎回南京的雨花石,還由江蘇寄回來了信,說過了大江又小渠,故鄉就到了,允安訝異著仍養有羊兒馬兒吃草,打水用井燒飯用柴。
在允安家坐下,談起允安父親的故事,似乎是昨日才發生的事情,離開家鄉時他不過二十來歲,剛娶了明妍的妻,孩子才剛滿月。誰料抗戰結束後,還不及回家鄉探視妻小,動亂、斷裂全擠在一時之間,戰火逼著他隨部隊一路撤退,趕搭著美軍軍艦慌走台灣,先到基隆,再輾轉定居內壢。今日儼然的屋舍當年是荒蕪的郊野,自己動手搭起房子、圍起籬笆,有了暫時擋風遮雨的地方。
一眨眼又過了十來年,光棍久了飲食起居沒個人照料也頗覺不便,娶了一個雲林的台灣少女,允安的母親,與允安父親相差二十來歲。在亞熱帶的島嶼,回憶不分春夏。經過屋後窄小的走道,緊貼著隔壁鄰居的外牆,通往允安父親的秘密花園,他殷勤剪葺和施肥,卻了無驚喜地一年年過。走遍天涯海角,他追尋的其實只是一個完整的溫柔角落。
允安的老家已在前年年底拆除,只保留了活動中心與蔣公銅像,眷村叔伯阿姨們的生命悄悄衰老,夢裡的一些雲和月,已是五十年後的晝與夜。眷村一一改建,怪手一拆後什麼都不留。留在中國大陸的建築或許隨處都上千百年,但慌走島嶼的這群人怎麼告訴子孫,他們曾在這塊島嶼生活了幾十年的痕跡?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