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09年2月23日 星期一

寶島一村,遺忘在歷史洪流中的眷村記憶

其實早就想寫這篇文章,只是實在難以下筆。因為看完這齣舞台劇之後,久久不能自己!我必須整理完紛亂的思緒,才能寫。因為,它就是在訴說我的童年,訴說我父母親的童年,訴說我祖父母那一輩經歷的戰亂,如何在台灣從思鄉,到安居,到生根,最後枝繁葉茂的全部過程;如何從聽不懂台語,把台灣當成暫時棲身之所,到後來認清兩岸分治的政治現實,歸鄉遙遙無期,最後把台灣當成埋骨之所,永遠留在這塊土地的心情轉折,忠實的呈現出來!
 我是所謂的「眷村第三代」,我出生的時候,就是在眷村長大。而我們的眷村,跟一般人眼中的眷村又不同。這是個獨一無二的眷村!正式名稱叫做「空軍北投眷村」,我們都暱稱它「空軍大樓」。因為這是一棟三層樓高的建築物,除了一樓基座是大石頭打底,二樓到三樓,全是檜木建造,支撐整棟大樓的,是四根十幾個人合抱這麼粗的檜木樹幹,所以很穩。大樓內部,分成一間一間三四坪大小的房間。每一戶人家分得三四間房間。浴室和廁所則是共用的。一條走廊,兩旁加起來十個房間,可能就是好幾戶人家。這可真正是「雞犬相聞」了。我們家在二樓走廊最裡面的一間,餐廳位於走廊盡頭,比其他人家要多一點使用空間。要去公共廁所一定會經過我們家門口,常常聽到鄰居走來走去的腳步聲,在木頭地板上「軋~軋~」發出聲響,通常只要聽他們的腳步聲,我就能判斷,經過門口的是哪一家的誰。
 這大概是全台灣唯一的大樓型眷村。不論是學習騎腳踏車,還是跟鄰居小朋友打架,逃學,去後山玩躲貓貓。一直到我十七歲,大樓拆掉之前,我的記憶都在這裡。隨著台灣銀行收回土地所有權,加上空軍大樓眷村鄰居們,幾乎都搬光了,偌大的大樓內,只剩不到六戶人家,因此躲不開拆除命運,連百年古蹟都來不及報,就這麼沒了!令人生氣的是,直到現在,快廿年過去了,空軍大樓原址還是一片荒煙蔓草,任其荒廢!但是屬於這個獨一無二的眷村的記憶,就這麼一去不復返!只能靠少許的照片,以及曾經來空軍大樓取景的電影,緬懷它的風采!
 而表演工作坊「寶島一村」這齣舞台劇,講的就是眷村故事。從民國卅八年國民黨戰敗,撤退來台的混亂,軍人和眷屬分配眷村居住權的無奈,到眷村左鄰右舍雞犬相聞,毫無隱私的尷尬,寶島一村,忠實的表現出大時代的無奈。在這個眷村,有盜用死去同袍名字申請眷村的,有娶了台灣新娘的山東大兵,也有替死去同袍照顧遺孀的空軍軍官。故事橫跨三代,從寶島一村落成,外省人與台灣人語言上從隔閡到磨合,所謂的「眷村第二代」成長歷程,那個大家都辛苦的年代,物質生活匱乏,大家都思考著,要怎麼賺更多錢。父母親希望孩子多唸書,兩代之間的代溝,造成嚴重衝突;也有的眷村第二代,不滿台灣當時國民黨的一黨獨大,成了「反對運動」的急先鋒,當時稱做「黨外」,也嫁給了黨外人士……到眷村第一代的凋零,到寶島一村也逃不開被拆除的命運…….
 寶島一村要傳達的,就是在台灣島上,我們都是一家人!我們都是台灣人!哪有什麼本省外省之分?
 看看那些經過戰亂的老兵,凋零了,往生了,大部分還是選擇埋骨台灣。台灣,是他們的最後故鄉,他們在這裡,組織家庭,有了兒孫。感情上,不可能斬斷對大陸老家的羈絆與牽掛,那裡有親戚,那裡有兒時故鄉的記憶,有成長的軌跡;但是在另一個感情的層面,他們接受了台灣,在台灣生活,工作,置產,發展。最後走到人生盡頭,還是選擇留在台灣,這個終點站。
 族群問題,對大部分台灣人來說,從來都不是問題!但是卻往往成了政客,攫取政治資源的來源,不論是深藍,還是深綠!也許請大家,一起來看看寶島一村吧!眷村,確實是一個時代下的特殊存在,也是台灣歷史上,最特別的一段意義 。大時代的悲劇,誕生了眷村,留下了許多人成長印記。它不只屬於台灣所謂「外省第幾代」而已,它確實是真真正正,只屬於台灣的特殊文化。

轉自 http://blog.udn.com/ska610/255557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