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08年12月8日 星期一

我見我思─一個時代的珍藏

2008-12-08 中國時報 【陳浩】

  我實在迷上了這齣舞台劇最後的謝幕!謝幕一向就該是高潮,演員一波一波,像優雅拍岸的海浪,然後是導演,觀眾以掌聲回報,我原本應該起立鼓掌,但是直到演員謝幕鞠躬的動作,「寶島一村」的演員不斷重組,一個個家庭組合出來謝幕,老一代、第二代的組合謝幕鞠躬,我的眼眶開始湧聚著淚水,我無法站立起來,我留在座位上繼續注視著舞台。

 「寶島一村」演的是王偉忠嘉義眷村的故事,其實你若先前也看過他拍攝的眷村紀錄片,或者已成暢銷書的自傳,那些故事當不陌生,但是神奇的是,他與賴聲川「表演工作坊」合作將故事放進了劇場,這些故事又有了舞台的風采,傳奇的身分,歷史的色澤,記憶已經不只是王偉忠他一個人一家人一村人的記憶,而可以是一個時代的珍藏。舞台劇實在很偉大。

 第一幕戲就足足吸引觀眾的目光,還原著一九四九年離亂倉皇落腳一村的、似是荒謬的現實;然後舞台上只以樑柱的骨架與透視的家具製成主景,貫穿全劇,其形骸之簡陋,容納最豐富的滄桑,這個舞台布景的設計是令人激賞的;其他如一樹下的幾把椅子、幾隻舊箱子,昏暗燈光下的防空洞,都有生命感。

 在我的心目中,北京人藝演出老舍的「茶館」,是舞台劇與時代記憶交融的不朽作品,看完「寶島一村」,我腦海中竟不斷出現茶館的意象,是那種歷史感、時代蒼涼感讓我覺得相似?或是台灣這一代舞台劇精英表演者的演出,讓我覺得更勝一籌?不論是馮翊綱、郎祖筠、宋少卿這一代成熟的舞台表演可圈可點,甚至新一代如胡婷婷、那維勳也十分亮眼。一覺醒來,回想此劇,幕幕如歷,現在說了或許並不嫌早,「寶島一村」這齣戲是要留下歷史一筆的。

 在它成為這齣「寶島一村」舞台劇之前,我曾想也許「眷村」的故事就只是相當數量的一群人,一群「外省人」,還不是所有外省人,的生活記憶;全台灣幾乎所有的眷村都拆了,不但眷村都將成為下一代不復辨識與記憶的名詞,連「外省人」有一天都終要不知何所指了吧?台灣政治好撕扯,眷村外省第二代的懷舊還能讓誰珍惜呢?

 你若如我也看了這齣戲,也許便知當年竹籬笆內外並沒有生養兩種人,台灣本來便是一個讓十方人落地生根成家立業的所在,「老莫的第二個春天」是說第一代人的故事,「寶島一村」是第二代人從第一代說起的故事,第三代?也許就沒有第三代的故事了。也許第三代還願意知道父祖的來歷感情滄桑,也許也不在乎。但是,重要的是,第二代走到這記憶聚散的關節眼兒,有強烈的訴說歸屬的願望,而且說得動人,這是為什麼能有「寶島一村」這樣的傑作。


本文轉載自:中時電子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