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08年12月9日 星期二

寶島一村

這是一個生命故事、歷史故事,也是快樂又動人的故事。

初來台灣時,這群移民的居住空間簡陋而臨時,每家都只有兩、三坪大。緊密相依的聚落裡,夾雜著南腔北調、四川牛肉麵與韭菜餃子爭香的熱鬧景觀;竹籬笆裡外的族群交會,也漸層上演。從第一代思鄉、盼回鄉的眷村人,到第二代在台灣出生、土地認同概念逐漸轉變的「眷村子弟」,兩代人共同型塑出色彩鮮明的生活意象與價值態度;建築、人際互動、政治行為和生活慣用語,都自成一格。緊密的群聚情感與專屬的生活記憶,更賦與「眷村」二字獨特而傳奇的精神密碼。隨著人口外移與社會變遷,眷村陸續改建,區域特性也逐漸稀釋,但這半世紀的歷程,不僅是島嶼空前絕後的文化景觀,更是彌足珍貴的族群融合史。「融合」,絕對是最具台灣跨世代特色的本土精神。六十年前,竹籬笆裡外的人,靠著這股融合力,共同建構土地認同;二十一世紀的新台灣人,也正學習用平等尊重的心態,接納來自東南亞與海峽彼岸的新新移民。
從幕起到慕落,舞台上呈現的,將是任何一代的台灣住民,都應重新認識並永誌不忘的重要歷程。


(以上引用自表坊部落格)




今天跟同學去國家戲劇院看寶島一村
之前她就一直催去買票
等到我真的知道她要看的是什麼要買票時
前面的場次早就銷售一空
買到今天下午兩點半的票在三樓


人真的很多 算是我看過坐最滿的表演吧
之前去看歌劇魅影也沒這麼多人的感覺


一開始就是大陸撤退來台唱名分門牌
後來陸陸續續很多事情
雖然我不是眷村小孩
但是眷村應該就是那樣吧
大陸各地的口音加上台語交雜
一開始根本不能溝通 但後來也就互相明白
( 雖然還是有可能到最後才發現根本沒人懂你XD )
內容很逗趣 常常讓人捧腹大笑
但是也很有深意 可以表現出外省人來台灣後的生活


老趙( 還是老楊XD )過世他兒子去找黃先生做棺材那段很感人
開放大陸探親那段我哭了
最後寶島一村拆了 走入歷史
雖然我應該不懂那種感覺 我還是有淡淡的感傷
畢竟每個眷村是那個時代的產物
眷村也代表許多人童年的回憶
拆遷後的眷村人情味是否依舊? 
是不是還能像大牛跟大毛那樣隔層窗戀愛?(一次打破兩家窗戶的機會XD)
是不是還能聽到多元地區的口音 互相猜測對方意思的趣味?
還能不能有隨便到鄰居家串門子的機會?
這是一個時代變動時必經的歷程 兩難的處境


這是一個大時代的故事
而每一個大時代的故事總是動人
因為經歷了汰舊換新 我們走入另一個新時代
舊時代成為歷史
成為永恆的回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