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08年10月7日 星期二

賴聲川新劇:記憶的力量


程曉寧   

賴聲川近年在內地推出新劇的速度已在加快,上半年的懸疑劇《如影隨形》雖未如其經典那般走紅,卻因“賴記”的招牌,當仁不讓成為觀賞新劇的風向標。搶了年頭的眼球不夠,年末一直到20Q09年的舞台,賴聲川一樣搶灘,和賀歲大片一樣,年尾的舞台劇《陪你看電視》,少了懸疑驚悚,多了溫馨笑料。   

這部新劇是為央視華匯時代劇院準備的開幕大戲,少不了改革開放三十年來酸甜苦辣的回味──《陪你看電視》出了奇招,讓一台黑白電視機成為舞台人物。這台電視機由主持人程前扮演,本是人見人愛的“高科技”產品,繼而被彩色電視機取代,到了21世紀幹脆成為古董。這部戲用6段情節串起了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的巨大社會變遷,也是內地首部由劇院制作的多媒體舞台劇。   
雖然華匯時代劇院還要等段時間開張,但這部舞台劇9月25日就登陸深圳首演,接下來會一直演到明年春節。對急切盼望賴劇的劇迷們來說,這究竟是熟悉的“賴記”,還是會使耳目一新的劇院出品?   

于平庸處出奇,說人話的電視機   

既然是為央視新劇院所作的開幕大戲,以普通觀眾與電視的關系為主題就是題中應有之義,這會不會是個相當平凡的命題作文?即使程前扮演的這台9英寸黑白電視機,將會披掛上一件最時尚的戲服,一件由台灣明基電腦研發的世界第一件會發光、可成像的衣服。但高科技顯然不足以支撐一台戲。   

這台電視機的可貴之處,就在于它是人演的。   

《陪我看電視》是一部非常寫實的戲,不同于賴聲川以往在結構上總令人拍案叫絕,它按照時間順延,折射了從有第一台電視一直到今天在人文、物質、價值觀的變化。這是一個常規的結構,不易于使人驚豔。但是賴聲川在常規的結構下,加入了童話手段的擬人化,把一台電視機變得有生命力,從而給一部似乎有些刻板的話劇添加了浪漫色彩。因為當一台電視機變得有生命力的時候,他會把觀眾、把演員所有的思緒、不解、疑惑全都串在一起。如果沒有這個擬人化的電視機,全劇將會刻板單調,至少連包袱都不是那麼好抖。   

賴聲川自己說,“這個故事是一段旅程,一台電視機的旅程。這台電視機談人生、談分離,談被拋棄的感覺……人該說的話,卻是電視機在說,有趣,又有點哲理。”   

為了這部戲,賴聲川還做了一次內地電視歷史的梳理,歷年的熒屏熱點將在戲中頻現。像《大西洋底來的人》、《血疑》、中國女排首次奪冠、《上海灘》、、《阿信》、《我愛我家》等, “各個不同時代耳熟能詳的歌曲也成為戲的有機部分。”從背景元素看來,是部不折不扣的懷舊大戲。   

“這些人物一直在地上撿失去的一切”   

此番深圳首演,劇本結構和原來籌備期間透露的不大一樣,戲中特別加了個原來劇本大綱中沒有的角色──1997年深圳成衣工廠裡的打工妹。   

這個角色的靈感來源于一張深深感動了賴聲川的照片,“照片上一位打工妹在縫衣服,她們創造了太多的社會財富,成了社會發展中不可抹去的一筆,我于是就加進了這個角色,一個很純情的、為了理想而奮鬥的人物,她會讓人產生一種鼻子很酸的感覺。”   

除了“深圳打工妹”之外,劇中的3對夫妻外加一個流浪漢都是非常普通的內地老百姓,他們中有柳雲龍和葉童扮演的一對話劇演員,楊婷和方旭扮演的一對農村夫妻,還有張信哲和史可扮演的一對大款夫妻,從上世紀80年代一直走到2008年。   

這是部體現三十年時代變遷的大戲,賴聲川雖然被譽為“亞洲劇場導演之翹楚”,可是沒有相應的生活經驗,究竟能否體現得當?   

賴聲川說自己是江西人,內地的親戚很多,從他們那裡了解到的東西比任何資訊都強烈。尤其是改革開放這三十年,台灣也經歷了急速成長,有很多東西是共通的,在情感上是完全沒有隔閡的。   

雖然在情感上沒有隔閡,然而在細節上,賴導可就遇見了缺少生活背景帶來的問題,他笑談自己曾想在80年代的家庭裡弄一個獨立廚房。可是誰都知道,那時筒子樓裡根本沒有獨立廚房,只是在公共過道上支個爐子而已。另外即使是關燈這麼一個小動作,也有小小玄機,當時用的是拉繩,而不是像今天習用按的開關。如果不是柳雲龍等內地演員並不匱乏這些生活經驗,沒準就會在這些細節上出些紕漏。   

在賴聲川看來,“這些人物一直在地上撿失去的一切”,和自己以往的導演的作品比較起來,“《陪我看電視》更貼近所有內地觀眾,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會很有共鳴,而年輕觀眾也可以了解當時的歷史。”   

又見全明星陣容   

和劇中都是小人物的生活變遷不同,出演的個個都是明星,賴聲川在內地的戲,歷來喜歡起用影視明星,除卻票房的考慮,賴聲川也有一番考慮,“這幾部戲都適合用明星來演出。像《陪我看電視》一共有6段,每個演員只負責20多分鐘,檔期好調配,演員壓力也不大。”   

賴聲川表示,劇中的演員有兩種:一是以前合作過的,因為他慣用的“即興創作法”需要熟悉的搭檔,如方芳、楊婷、朱芷瑩、丁乃箏都是和他合作過的;另一種是制作單位(央視)推薦的。比方張信哲和林依輪,他認為如今演員的定義已經擴大了,跨界不是問題,只要符合這個角色就可以。   

而與賴聲川選角息息相關的“即興創作法”,正是我們有理由期待這部作品的最終原因。在沒有固定劇本的前提下,完全是即興創作。連演員都不知道下一句台詞說什麼,這是賴聲川手下演員們的負擔,卻是我們有理由期待驚喜的源泉。


(本文章引用自此: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0927/05115349324.s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