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終於看了期待已久的《暗戀桃花源》,興奮是絕對的,直到現在,台上每一個人的臉和表演還在我的腦子裡翻來覆去,雖然我坐的位置離舞台是遠了那麼一點點啦,嘿嘿...
我想,如果電影版裡的表演姑且算作原著版本的話,那今晚的話劇做到了尊重原著,並且與時俱進...
無疑是一場精彩的演出,我不知道會場裡有多少人知道這個故事,看過這個故事,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家看的很投入也很開心,適時的鼓掌與歡笑,適時的安靜與哀傷...
不知道是不是先看了電影的緣故,一直不自覺的把台上的演出和電影裡的演出做比較,可能這樣就少了驚喜和最初的感覺吧!
我一直想著,雲之凡和江濱柳間的愛情,他們之間四十年的情感糾結,和《桃花源》裡老陶和春花的情,他們之間誇張戲謔的生活經歷,似乎都寓意了被阻隔的一段情感的最後歸宿,他們都幻想過美好的未來,與世隔絕的桃花源,但都無法得到圓滿的結局。分離帶來的結局,也許是一輩子的思念和最終的釋然,也許只是前塵的重復或者不知所措的再次離去...
劇場是一個濃縮的真實世界,不止舞台上展現的是一番人生歷程,舞台下何嘗不是另一番的世間百態!我不止一次地聽到坐在我後排的女生輕微的啜泣,可能是為雲之凡和江濱柳的愛情而惋惜,為時移世易的人的情感而哀傷。江太太在講述她和江先生的婚姻經歷時,我們可以看到江濱柳游弋於自己的夢境,在之凡的詢問和太太的述說間的徘徊,一輩子的等待為的是殘存的希望,但面對的卻是已成定局的生活,兩人各自的家庭都幸福嗎?兩人是否對過去的這段往事可以忘懷?有些事,是一輩子也忘不了的,而江太太從一開始卻被江先生遺忘...
結尾江濱柳在雲之凡離去後握著太太的手大聲哭泣,他知道,小小的台北難住了相愛的兩人,命運的捉弄終究讓他認清過去的只能過去,現在所擁有的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是一種宣洩,也該是放下吧!
我所看到的《桃花源》除了喜悅,也暗含悲哀,誇張和瘋狂也是情感的一個極端,樂極生悲應該就是如此!老陶畢竟是俗人,畢竟沒有桃花源裡的超然於世的高級境界,他的離去和回歸,可不可以算是人生的兩大轉折,成長的單飛和成熟的責任,撇開賭氣和享受的成分,老陶像男孩變成男人一樣經歷著蛻變,但這次蛻變卻是以逃離現實作為基石,桃花源終究只是幸福快樂和永無煩惱的夢想世界,而非包含喜怒哀樂和酸甜苦辣的現實人生,虛空的追求,即使處處志之,也只能復得路,這是我所想到的。
不還有那個紅衣女人,呼喊著的劉子驥,為什麼與《桃花源記》中“...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的南陽高尚士同名,代表了什麼?這個女人可以隨意自如地穿行於混亂的彩排現場,而讓人覺察不出她的來歷,難道她所找尋的劉子驥就是自己,找尋自我是想產生一種認同嗎?是一種歸屬感的缺失嗎?她不斷的尋找也是為了那夢中的桃花源,然始終未果...
我把《暗戀》和《桃花源》看作是一部電影裡的蒙太奇,雖交替進行,卻相互支撐,《暗戀》溫情且哀傷,《桃花源》嬉笑且愉悅,賴聲川想表達什麼,真的是對混亂的時局的諷刺嗎?真的是他印象中的台灣在諸多不平衡狀態中尋求的融合嗎?或者只是想讓每個人在思考深沉的情感或者人生多變等問題的同時對世俗百態一笑置之...
《暗戀桃花源》很成功的做到了雅俗共賞,並且留下思考!
說說表演吧,幾個演員都很精彩,黃磊深沉,孫莉柔美,《桃花源》的三個主角尤為突出,台詞和表演,滴水不漏,喻恩泰的表演甚至讓我感覺不出一點“子曾經曰過”的酸味兒,更大氣更癲狂,何炅和謝娜也讓我看到了他們主持以外的深厚功力,至少讓我對這二人原本不是很好的印象加了很多分。本以為能親眼看到賴聲川,終究遺憾...
《暗戀桃花源》一直在增添新的元素進去,加入一些時代和地方的特色,現代人的生活狀態等等,我想任何時期都可以引起大家的關注和共鳴吧!
洋洋灑灑寫下一大堆,都是有感而發,不深刻但也不隨意,是我把問題想復雜了還是另一番的感悟?!我一向堅持,只有親臨現場,才最有發言權。如果《暗戀桃花源》來到你所生活的地方,就請不吝票價,和大家一起欣賞...
(PS.沒有帶相機,也不允許在演出過程中拍照,所以沒有一手的影像資料可以上傳,說實話,整個話劇表演的過程,幾乎讓人沒有拿出相機喘息卡嚓一下的時間,真不誇張...)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aa7580100aas6.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