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對我們來說是個大日子,因為佛光藝術研究所的教授林谷芳老師,帶了二十幾個研究所學生來看我們整排。這是第一次有觀眾看到我們完整的整排。賴老師笑著跟來看戲的大家們說:「你們進到排練場很興奮,但其實你們是我們的第一批白老鼠觀眾。」
表坊過去的慣例,會在演出前幾星期,安排不曉得戲的內容的親朋好友到排練場,請觀眾進排練場的目的,是要讓我們知道觀眾的反應如何:哪些地方他們會笑,於是演員要讓觀眾的笑聲結束之後再繼續接話;哪些地方他們有很深的疑惑,於是我們得回頭檢查是哪裡出了問題。
這一齣戲有觀眾來看整排是非常重要的。過去我跟賴老師合作過兩次8個小時的《如夢之夢》,第一次2000年在藝術學院演出時,我是演員;2005年則是導演助理,即使這齣長達8個小時的戲讓整個導演組瘋狂(想想看那些長達十幾頁的大小道具表、服裝表、演員出場表及角色列表),觀眾還是能在足夠的時間裡,累積對劇情主線的瞭解與認同。而這齣概念上與如夢相關的《如影隨行》,劇情線卻與如夢不遑多讓,嗯……好吧,也許如夢還是略勝一籌,但這齣戲的場景、場次及劇情發展,卻依然不是一個簡單的邏輯。
就是因為如此,《如影隨行》非常需要有現場觀眾來看整排。我們非常需要透過觀眾的反應和發問,來檢查我們是不是哪裡做得不夠、哪裡做得太多,或是哪裡有出現我們預期會出現的問題。於是,當今天的整排結束,所有人坐下來和觀眾們面對面的討論,傾聽他們的問題,解答他們的疑惑。當然,他們的問題是珍貴的參考資料,我們會針對這些問題繼續努力。
結束的時候,我偷瞄到有觀眾偷偷的擦了眼淚,我很開心,心中終於放下了一個大石頭,因為之前我們老是擔心觀眾的反應。
經過前天下午的電視CF及劇照的拍攝,以及緊接著拍攝後的整排,演員們體力上已消耗太多,呈現出累積的疲倦。但今天有觀眾的整排一結束,大家的能量又重新燃燒了起來,當排練室裡賴老師、寶儀和屈哥在接受訪問的同時,門外的演員和設計又熱烈的討論哪邊還可以做得更好的點,「還有兩個禮拜!我們還有時間!」忙著收拾排練場及小道具的我,心裡也升起一陣陣暖流,大家同心協力,不分你我,只為了每一晚獨特而無法完全再現的表演。啊!這就是我始終熱愛劇場的地方!
導演助理高viv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