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

賴聲川:台灣劇場拓荒者的戲夢人生



核心提示:28年前,他從美國回到台灣,那裡的劇場文化如同荒漠寸草不生。25年他推出《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一舉拯救瀕臨滅絕的台灣相聲藝術。從此,他創建的表演工作坊聲名大振。25年間《暗戀·桃花源》、《寶島一村》、《說相聲系列》等,40多部叫好又賣座的舞台作品,他開創台灣劇場一段又一段的傳奇。他是賴聲川,台灣現代劇場的創造者,台灣劇場最燦爛的一顆星。

周瑛琦:你好,歡迎收看《大劇院·零距離》,我是周瑛琦。

2011年的8月一個夜晚,北京保利劇院坐無虛席,偌大的舞台上只有兩個演員,他們插科打諢中盡顯反諷和批判,辛辣又不失詼諧的語言,逗得台下的觀眾可是從頭笑到尾。這部叫《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是台灣導演賴聲川時隔六年之後奉上“相聲”系列作品的第七部。

而我們時光倒流到1985年,“賴氏相聲系列”開山之作,《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問世了。一舉拯救了台灣瀕臨滅絕的相聲文化,在此之後的26年間,賴聲川憑借著平均每四年一部相聲系列,以及《暗戀·桃花源》、《寶島一村》等,40多部,叫好又賣座的舞台作品,開創了台灣劇場的一段又一段傳奇。

《亞洲周刊》稱他為“亞洲劇場導演之翹楚”,日本NHK電視台稱他“台灣劇場最燦爛的一顆星”。但在眾多的頭銜當中,賴聲川更願意稱自己為“拓荒者”。因為在上世紀80年代的台灣,他站在經過了三十多年“戒嚴”歲月,已荒蕪如沙漠的台灣文化市場。面對嚴格的文化審查制度,他試著告訴台灣的民眾,什麼是劇場,什麼是舞台劇。

那麼他究竟為什麼要做戲劇,他又如何最終成為“台灣劇場的創造者”,今天我們就趁賴聲川的相聲之旅,一探這位劇場拓荒者的戲夢人生。

賴聲川開創台灣舞台劇傳奇自稱拓荒者

解說:這些年,旅行和相聲一直是導演賴聲川生命中的兩個重要元素。每隔一段時間會做一次旅行,每隔幾年會做一部相聲劇。這一次賴聲川讓這兩個元素合並了起來,呈上了一部《旅途中我們說相聲》。

自7月17日,在武漢首演之後,賴聲川帶著他的新劇從深圳到北京,繼而轉戰杭州、長沙、上海等國內一線城市,牽起一輪又一輪搶票熱潮。這種現像對於賴氏戲劇而言並不稀奇。

自打1984年,賴聲川在台灣台北創立“表演工坊”,二十七年做了四十多部戲劇,其中大多數可以稱得上沒有人不愛看。從2006年起,賴聲川相繼把《暗戀·桃花源》和《寶島一村》等劇搬上內地舞台,也是好評如潮,名聲大噪,無論是在台灣,還是在大陸,賴聲川都能把握住戲劇市場的脈搏。

賴聲川:其實我越做演出越發現,我們兩岸的距離是越來越近的,而根本就是在根底那個東西,根本就是在一起的。所以我都不會驚訝了。

解說:《這一夜旅途中說相聲》是賴聲川“說相聲”系列的第七部,如前六部一樣,是用傳統相聲元素,打造的一出現代舞台劇。

金馬影帝屈中恆飾演的背包課程克,和相聲大師馮翊綱飾演的某公司前總裁呂仁,在南太平洋的小島上相遇。因為島上發生了一場因檳榔漲價引發的革命而被困住。兩人開始聊起各自的旅行經驗和生活體會。劇中運用著相聲“裝包袱”、“抖包袱”都手段,犀利的語言卻是對時代的針砭時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