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11年3月17日 星期四

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 多了生命思考--聯合新聞網




昨天看了「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的部分彩排,雖然未窺全貌,但可以確定的是,當你進場的時候,千萬不要抱著「看相聲」的心情,那你會失望。

這話說不通啊!戲名明明有「說相聲」三個字,為什麼不能來「看相聲」?因為,以昨天看到的那些段子以及跟導演賴聲川與演員馮翊綱聊過後可以確定,與其說這是齣相聲,不如說它是一齣戲,就像賴聲川說的:「它更像兩個老朋友在一起邊抬摃邊聊各自的旅行經驗。」
「一開始就是以戲劇的概念在編排。」馮翊綱也說:「它不是相聲。」

差別在哪裡?在「包袱」不那麼密集了,很多旅行經驗描述不太可能出現「一包接一包」的狀況,就比較難出現「一笑接一笑」的效果。

倒也不是說它不好笑,只是它不會是像之前相聲系列的爆笑連連那樣地好笑,賴聲川這回要讓大家在笑聲中穿插一些生命問題的思考。

「例如,下半場有一大段講的是在印度的旅遊經驗,那就很具思考性了。」賴聲川去過印度,而且不只一次,他對印度有深刻的體會,「有人說,到歐洲壯遊是獲取知識最快的辦法,我要說,印度之旅可以完全改變一個人。」

「印度是個所有邏輯都講不通的地方,你平常所有習慣都用不上的地方。」賴聲川過去談到這一點時,最常舉的例子是印度的休息站,他有次在印度到休息站時,想上個廁所,跟印度人講了半天還是不知道廁所在哪,「印度人點頭及搖頭的動作很像,讓人搞不楚他的回答究竟是什麼意思,弄很久才知道原來他說這休息站沒廁所,要自己想辦法。」

賴聲川說:「去過印度,你看世界的態度會完全改變。」

「說穿了,不管是相聲還是戲,都是幌子,它其實是他(賴聲川)的腦子。」馮翊綱說:「就是他(腦子裡裝)的記憶,再把記憶幻化為兩個人物編寫出來。」對比賴聲川自己說的話:「我既是六星級旅人,也是背包客,兩者都有。」馮翊綱此言不虛。

這齣戲基本上只有兩個主要角色,一個是出外旅遊時一定要六星級享受,非常世故,跑遍世界,這個角色由馮翊綱飾,名叫呂仁,另一個是由屈中恆飾演的程克,是以迷路為目的的背包客,兩人在南太平洋的小島上相遇,同因島上發生革命被困住,無奈之下,兩人聊著聊著就聊起各自極端的旅行哲學及特殊經驗,在這樣邊抬摃邊進行旅遊經驗打屁的過程中(戲裡演的是一天裡兩人聊的東西),讓兩人在生命的旅途中回顧自己的足跡,並對未來的行程有新的想像。


「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3月18日開演,演出詳情可至【表演工作坊】官方網站查詢。

來源: 聯合新聞網 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MAIN_ID=386&f_SUB_ID=3808&f_ART_ID=307359

沒有留言: